数智时代下的思政引领:多学科共探教育实证研究新路径考研新闻
在数智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力成为了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11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的“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主题分论坛,汇聚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一新兴议题。
论坛上,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的青年研究员付宇分享了其团队对大学生群体数据变化的十年分析成果。他指出,大学生对于个人成功的评价标准已从2015年的美满家庭、成就感、社会地位等转变为2024年的舒适与自由,显示出大学生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收缩”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如何解读并回应青年的真实想法成为关键。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强调,大数据的应用是构建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的关键。同时,学者们也关注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数据与传统思政教育方法的整合等核心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思想动态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赵丽涛指出,大数据本身并不等同于真相,数据变异甚至可能掩盖真相。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也提出,“大数据”研究方法擅长描述但缺乏探究能力,数据丰富却难以形成稳定理论,强调量化而忽视意义挖掘。因此,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推动思政教育学科范式转变和话语革命显得尤为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闫露表示,利用大数据技术探索社会变迁对人的思想行为影响机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思政教育学科的使命,也应成为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关注。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指出,数智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空间的巨大变革,如何从大数据中挖掘“新当下”、“新未来”、“新人类”的发展规律,制定新的发展和支持策略,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应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
作为连续举办十届的盛会,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研究的实证转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立足大时代、大学科背景,树立大视野、大思维,引领推动从“小教育学”到“大教育学”、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重要认识和实践转向。
64调剂网-最权威的MBA/MPA调剂平台
24h调剂热线:1509999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