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优计划”:构建高质量教师培养新生态考研新闻

点击数: / 作者:调剂猫 / 2024-09-07
教育资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的通知,继去年首批30所试点高校后,今年新增11所试点学校。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如何精准把握政策核心,深刻领会其目的与初衷,成为各试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优计划:国家意志与制度创新的双重体现

“国优计划”不仅是教师培养的一项具体计划,更是国家推动高水平综合大学深度参与教师教育的战略部署。它旨在通过高水平大学的参与,完善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提升师范教育水平,同时增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供给能力。此外,“国优计划”还关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实现,是建设教育强国和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二、优化选拔机制:精准识别教育情怀与潜力

为确保“国优计划”选拔出真正热爱教育、具备潜力的学生,需优化选拔评价机制。通过健全选拔方式和标准,借助新技术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与意愿,特别是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估。例如,组建由知名中学教师及教育专家组成的面试组,重点考查学生的教育情怀、心理素质和沟通表达能力等。

三、强化培养体系:协同合作,共育英才

优化培养体系是“国优计划”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师范院校与综合性、理工类大学应有效协同,实现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之间应建立联动机制,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紧密对接。

四、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管理有效衔接

“国优计划”涉及跨院系、跨校及跨地区的复杂管理,需完善相关制度以确保学生学籍管理、日常管理和毕业评价的有效衔接。同时,应摆脱学历思维,重视核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中小学输送高素质的科学类课程教师。

五、优化衔接机制:畅通从教通道,助力职业发展

为确保“国优计划”学生顺利从教并持续发展,需优化衔接机制。各试点校应协同相关责任主体用好用足配套政策,如“从教绿色通道”及“订单式培养”等,同时建立对从教毕业生的专业发展跟踪支持服务机制,推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制定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助力学生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领军人才。

总之,“国优计划”的深入实施需要各试点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通过优化选拔机制、培养体系、制度建设和衔接机制等关键环节,构建高质量教师培养新生态,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