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法学教育结构,加速高端法治人才培养政策解读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普及,我国法学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拥有超过600所设置法学专业的院校和60余万在校学生。然而,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法治人才的培养却未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对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如何调整法学学科设置,加速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成为高校法学专业,特别是政法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国法学教育在涉外法治、金融法治、数字法治、知识产权法治等领域存在明显的高端人才短缺问题,形成了结构性短板。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例,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职员规模和比例远低于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同时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本土律师的竞争能力也十分有限。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法治人才培养面临着更高要求和更新挑战。随着各国在科技、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竞争加剧,法律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法治建设、国家利益保护等都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法治人才支撑。同时,科技革命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催生了诸多新的法律需求,传统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
为应对新形势,政法院校必须准确把握新一轮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大趋势,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扩张的契机,扩大高素质法治人才的供给。具体而言,应优化法学学科专业布局,在更新传统学科内涵的基础上,加快紧缺领域高端复合人才培养。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的改革方案,到2025年,将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法学学科也面临调整。
在此背景下,政法院校必须直面全面依法治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法治人才的需求,加大法学学科调整力度。法学学科的调整优化应突出重点和实效,按照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新兴交叉法学三类分别作出调整。同时,要聚焦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创新数字时代的实践教学,加速推进法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培养能将不同学科与法学深度融通的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政法院校应借鉴国外高校的有益经验,如牛津大学的法律与金融交叉、哈佛大学的整合式教育模式等,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改革力度。此外,法学教育还需充分重视法律实践,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数字时代、信息时代法律行业的现实需求。政法院校应围绕国家战略任务和地方产业发展,开展“驻企培养”“驻外培养”,推动法学教育深化改革,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64调剂网-最权威的MBA/MPA调剂平台
24h调剂热线:1509999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