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控制目标、盈利目标与研发投入经典分享

点击数: / 作者:小鹰 / 2018-01-13
家族企业目标研发投入
作者简介:赵月皎,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济南 250100 赵月皎(1987- ),女,山西临汾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技术创新。
 
内容提要:以2011-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家族企业为样本,采用二手数据Tobit回归方法,研究了家族企业控制目标和盈利目标的实现与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供应商对家族企业的威胁越大,家族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控制目标越倾向于增加研发投入;家族企业管理者对盈利目标和控制目标的重视遵循注意力顺序理论,即当盈利目标未实现时,家族企业管理者更关注盈利状况,较少关注控制威胁,因此会减少研发投入;当盈利目标实现后,家族企业管理者才关注控制威胁、增加研发投入;家族企业的资源禀赋优势有助于控制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家族企业 盈利目标 控制目标 研发投入 议价能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集团内部网络特征与子公司技术创新关系研究”(71672102)
 
1 研究背景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时期,如何推动企业变革和创新是一项新的挑战。家族企业具有旺盛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是当前和未来经济的主力军。截至2015年末,中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5%,其中85.4%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然而,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创新的缺乏不仅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Dougherty等和Greve等发现,研发不仅能构建企业竞争优势,而且能催发技术创新、促使产业升级。但是,研发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和失败的风险[2-3]。家族管理者如何权衡家族利益与企业发展,如何在研发利益与风险的博弈中做出决策,是学者们一直探寻的问题。深入探析家族企业的研发决策机制,对于鼓励家族企业制定研发战略、积极开拓创新、缓解外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行为理论指出[4],研发是问题探索式活动。当利润未实现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实施产品差异化,倾向于增加研发投入[5]。而家族企业除了关注利润目标,更渴望实现以家族为中心的非经济目标,如家族控制目标和社会情感财富目标[6-7]。家族企业在通过研发获得利润的同时,不得不将部分控制权交给非家族的研发人员——这与家族企业的非经济目标相矛盾。Allen和Panian发现,家族企业宁愿牺牲利润,也要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8]。出于以上原因,家族企业通常不愿意将资金过多投入研发活动[9-10]。已有研究聚焦于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比较[11],证明家族为规避社会情感财富损失而减少研发活动,但是没有直接涉及家族控制。家族控制目标与盈利目标对资源的争夺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家族企业研发的影响是重要且有趣的。本文从多重目标的视角入手,试图探索两者的关系,以期丰富家族企业的非经济利益追求与研发决策的关系。
 
本文依据资源依赖理论,用供应商或客户的议价能力衡量家族企业控制目标实现程度[12],探讨控制目标与盈利目标的交互作用。非家族企业的管理者主要受盈利目标的激励,认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影响利润的间接因素,对之关注较少。家族企业管理者则认为,供应商集中程度对其控制权造成直接威胁,因此更关注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变化,从而确保对企业的控制。因此,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增强时,家族企业管理者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来缓解威胁。此外,对控制目标和盈利目标的共同追求是导致家族企业研发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2011-2016年中国制造业家族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析供应商或客户的议价能力对家族企业管理者控制权的威胁程度及其对研发决策的影响,揭示家族企业管理者对盈利目标和控制目标实现与否的关注遵循注意力顺序的逻辑。本研究的贡献在于:第一,验证了家族企业非经济目标的存在,探索了不同目标之间的冲突以及家族对不同目标的重视程度;第二,支持了理论上对家族企业控制目标重要性的解释,并试图提供控制目标研究的新视角,将控制目标具体化,验证其对家族企业研发异质性的解释,弥补了家族目标多元化研究仅停留在理论解释层面的不足。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家族企业控制目标与供应商议价能力
 
家族企业的传承、利益以及声誉紧紧与家族相连,因此家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控制权有着特殊的偏爱[13]。Aghion和Tirole将家族控制权分为形式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14]。然而,涉及家族控制的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所有权持股产生的控制[15],包括企业战略方向的决策、高级管理者的任免。所有权持股产生的控制权可用家族持股比例来衡量,仅能反映家族相对于其他股东具有的控制优势,属于形式控制权。
 
为了深入研究家族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实际控制权(如资源调度、生产安排、价格制定等),Kotter[16]和Jawahar和Mclaughlin[17]认为,供应商议价能力可以作为衡量家族企业管理者实际控制权的合理变量。管理者选择议价能力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管理者较易获得供应商采购比例的数据;第二,不考虑所提供原材料的重要性,与管理者依赖于多个供应商相比,依赖于个别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会导致管理者对产品的产量、价格和生产的控制力降低。依据企业行为多重目标理论和家族对非经济目标的重视[18],家族企业管理者往往默认一个可接受的控制水平(控制目标),当外部因素威胁到家族控制时,即家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低于可接受水平(控制目标)时,管理者就会采取措施降低威胁。Kotter等发现,许多管理者将供应商议价能力作为其控制水平的风向标[16]。因此,本文也使用该指标作为家族企业管理者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代理变量。
 
2.2 家族企业控制目标与研发投入
 
企业的合作对象影响管理者决策的制定。Porter发现,供应商议价能力间接影响企业利润,反映了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19]。Kotter认为,过于单一的采购渠道使得企业在合作关系中处于劣势,更换供应商的成本较高[16]。合作对象的议价能力限制了管理者的决策,例如管理者被迫同意供应商或客户增加的要求、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遵照供应商的交货期限或丧失对原料及产品价格的谈判能力等。家族企业的管理者多为创始人或继承人,渴望能够掌舵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供应商或客户议价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家族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经营的控制减弱。
 
为了降低买卖双方议价能力的威胁,管理者开始寻求变通和革新。Baird和Thomas发现,创新活动是解决外部威胁、应对竞争压力的有效手段[20]。Tidd总结了研发活动的优势:第一,研发能够提高原材料或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扩大合作伙伴的选择范围,降低转换成本;第二,研发能够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减少原材料消耗[21],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第三,研发能够促进产品或流程创新,增大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摆脱对供应商的依赖。
 
供应商或客户的议价能力导致管理者在资源获取、成本控制和生产周期等方面的自由决策受限,减弱了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22]。家族企业管理者出于对控制权的保护,将外部议价能力作为其控制目标的警报器,议价能力过高表明家族对企业控制程度较低[23]。当议价能力的变动超过预期时,管理者为了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需要减少原料耗损、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减少机械或流程对原料的定制化要求、扩展新的原材料等,往往通过增加研发来实现以上措施并减少外部限制。综上所述,家族企业管理者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其研发决策息息相关。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增强时,出于对控制权的维护,家族企业管理者倾向于增加研发投入。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家族企业管理者的控制程度越低(受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威胁越大),家族企业越倾向于增加研发投入(H1)。
 
2.3 盈利目标与控制目标的交互作用
 
企业具有多个利益相关者,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利润,而是寻求社会声誉、企业传承、社会关系等多个目标的协同[24]。盈利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对于家族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同时,盈利能力和家族控制都与非经济目标相关,这两者的实现均需要企业资源的支持,因此这两个目标的决策必然相互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在多重目标的共同作用下家族企业是如何进行决策的。以下从相互促进理论和注意力顺序理论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提出竞争性假设。
 
Greve和March等发现,目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即一个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另一目标的完成[25]。Kotlar等认为,如同企业设置利润目标一样,家族企业管理者对控制权也有一个心理预期[12]。当企业面对控制问题(合作方议价能力过高)时,企业可能也未实现盈利目标。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高,意味着提高家族企业的原料价格或降低生产效率会被提高;客户的议价能力较高,则可能压低企业产品售价或延长付款期限。以上均限制了管理者的自由决策。此时,家族企业管理者更愿意通过增加研发来减小外部依赖、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同时免受供应商的威胁、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促进盈利目标的实现。因此,当盈利目标未实现时,家族企业管理者出于对利润和权力的双重追求,宁愿接受有风险的研发活动[26],在提升管理者权力的同时,提高企业利润,即控制目标的实现促进了盈利目标的实现。因此,当盈利目标未达成时,家族企业管理者面对外部威胁,更倾向于做出研发决策。
 
相对地,对于盈利目标已达成的家族企业,管理者没有来自利润的担忧,面对外部议价能力的威胁时不会十分迫切地采取研发措施。因此,盈利目标的实现会减弱家族企业管理者的控制权威胁与研发决策的正向关系,控制目标和盈利目标呈现出相互促进的逻辑。综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对家族企业而言,当盈利目标未实现时,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供应商议价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增强(H2a);
 
对家族企业而言,当盈利目标实现后,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供应商议价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减弱(H2b)。
 
依据注意力顺序理论,管理层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集中精力关注一个目标,只有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才会致力于实现下一个目标。相比国有企业,家族企业获得资源和关系更加困难[27]。Argote和Greve发现,家族企业管理者为了高效配置资源,会更重视目标顺序[28]。盈利能力与企业的存续和发展直接相关,影响家族声誉与社会情感。此外,盈利能力还决定着企业的传承。与控制目标相比,家族企业管理者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可能放弃部分短期控制权。因此,管理者倾向于优先提升盈利能力,即盈利目标减弱了控制目标的重要性。相应地,家族管理者会减少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增加的研发活动。当盈利目标实现后,家族企业管理者才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对生产经营的控制上,更关注外部议价能力,愿意为获得控制权、减小外部威胁而增加研发投入。综上所述,基于注意力顺序理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对家族企业而言,当盈利目标未实现时,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供应商议价能力)与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减弱(H3a);
 
对家族企业而言,当盈利目标实现后,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供应商议价能力)与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增强(H3b)。
 
2.4 家族企业资源禀赋对控制目标的影响
 
家族企业在进行研发决策时需要考虑自身内部的资源状况。Cyert等针对资源禀赋状态提出冗余资源的概念,即企业拥有的资源与其正常运营所需资源的差值[4]。冗余资源包括两种——剩余冗余资源和潜在冗余资源。企业的冗余资源越多,表明资源禀赋状态越好。吴剑峰等将资源禀赋分为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和政治资源,分析了它们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29]。家族企业资源禀赋对控制目标与研发投入间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家族企业资源禀赋良好的情况下,若企业控制权降低进而需要增加研发投入,则研发活动受到的阻碍较少,这是因为资源是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当企业自身的资源丰富时,其研发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企业对研发风险的承担能力较强。Lee、Park和Ghauri发现,资源禀赋有助于企业面对外部威胁,开展搜寻和探索行动,形成沟通和谈判[30]。连燕玲等发现,冗余资源具有缓冲作用,能够帮助企业面对外部的突然冲击、提高的企业适应能力,为研发提供保障[31]。由此可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供应商或客户的垄断谈判力,进而增强家族企业管理者的控制权,应以企业资源保障为前提。第二,丰富资源本身可以增强家族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权。夏芸证明了冗余资源可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者决策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为获取管理层私利提供了机会。冗余资源能够在企业内形成宽松的环境,减小管理者的资源束缚,为管理者改变战略提供更大的空间[32]。曾德明等认为,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明确真实的市场需求和创新方向,亦可以增强组织间的合作意愿、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33]。综上所述,家族企业丰富的资源禀赋有利于直接增强管理者的决策控制权,并增加了研发保障。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家族企业资源禀赋对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即当家族企业的资源禀赋良好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供应商议价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增强(H4)。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1-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家族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中,家族企业是指实际控制人为个人或家族的上市公司。手工搜集年报董事会报告中的研发费用、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比例和前五大客户销售比例,剔除以上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选取了409个家族企业,形成2096个样本进行分析。其他数据来自于国泰安财经数据库。
 
3.2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借鉴Lin等[34]的做法,本文用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费用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2)解释变量。依据Kotter以及Kotlar的观点,本文将供应商议价能力作为控制目标实现程度(Control_goal)的代理变量[16,21]。借鉴郑军等的方法,本文采用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Sup)衡量供应商议价能力[35]。该值越大,表明供应商对家族企业管理者的限制越多,家族对企业的控制程度越低,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该变量为反向代理变量)越弱。此外,本文用客户议价能力作为稳健性检验中的替代变量。
 
3)调节变量。①盈利目标实现程度。要考察盈利目标是否实现,应看企业的实际净利润是否达到预期净利润。但是,考虑到中国上市企业公开披露的预期数据不完善,且披露的数据以季度数据为多,本文借鉴Kotlar构建虚拟变量的做法:若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或等于)同期行业平均值,则认为盈利目标实现,赋值为1,否则为0[12]。②家族企业资源禀赋状态(Resou)。借鉴连燕玲等的方法,本文用权益债务比值衡量家族企业资源禀赋[31]。该值越大,表明权力主体的资源禀赋越多。
 
4)控制变量。本文将可能影响家族企业研发投入的其他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财务杠杆、资产收益率、股权集中度、两职合一情况、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内部流动资金和筹资能力。
 
3.3 模型设定
 
为验证如上假设,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模型(1)用于验证家族企业管理者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与研发投入的关系;模型(2)用于验证盈利目标实现程度对控制目标与研发投入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3)用于验证资源禀赋状态与控制目标的相互作用。其中,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制造业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均值为7.012%,比杜勇等的研究结果(2007-2012年的样本均值为3.13%)高,表明上市家族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活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变量的均值为37.325%,表明供应商议价能力对家族企业管理者的威胁为37.325%;二分变量“盈利目标实现程度”的均值是27.7%,表明仅27.7%的企业实现了盈利目标。
 
4.2 多元回归分析
 
依前文所述模型进行回归。由于研发投入强度是下限为0的拖尾变量,使用OLS回归方法会产生偏差,因此采用Tobit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中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知:Control_goal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回归系数为0.022(显著性水平为5%),表明家族管理者控制程度受到的威胁与研发投入强度正相关,即供应商议价能力越强,越不利于控制目标的实现,家族管理者越倾向于增加研发,因此H1得到证实。
 
由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知:盈利目标实现程度与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75(显著性水平为1%)。这表明,盈利目标和控制目标共同对家族企业的研发决策产生影响。模型(3-1)和(3-2)的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盈利目标实现程度的调节作用。模型(3-1)的样本是盈利目标未实现的样本,此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关系相较于模型(1)显著减弱(0.012<0.022);模型(3-2)的样本是盈利目标已实现的样本,此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关系相较于模型(1)显著增强(0.066>0.022,显著性水平为1%)。由此可知,当盈利目标未实现时,管理者更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对控制目标的关注度下降,从而减少了为实现控制目标而进行的研发活动。当盈利目标实现以后,家族企业管理者才将注意力集中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上。控制程度受供应商的威胁越大,管理者越倾向于增加研发。因此,实证结果表明,盈利目标和控制目标在影响家族企业的研发决策时遵循注意力顺序的逻辑。由此可知,H3a和H3b得到证实,而H2a和H2b未得证。
 
根据Cohen等推荐的程序[36],分别以控制程度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基准,描绘盈利目标实现前后家族企业管理者控制受威胁程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1更直观地展示了盈利目标与控制目标的交互作用。
 
模型(4)验证的是家族企业的资源禀赋与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交互作用,两者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322(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家族企业的资源禀赋对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当家族企业的资源禀赋较为丰富时,控制目标与研发投入的关系更加显著,家族企业更愿意通过技术创新减小外部威胁,因此H4得证。同时在,模型(4)中家族企业资源禀赋对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亦为正(回归系数为0.026),表明家族企业资源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保障。
 
4.3 进一步分析
 
Poter的五力竞争模型指出,企业在考虑产业链上供应商和客户的同时,还要关注同行业竞争者的状况[19]。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供应商或客户选择合作对象的范围更广、合作对象转换成本更低。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外部议价能力变动,对管理层自由决策的威胁加剧,促使管理层更有动机和意愿进行研发。当处于竞争程度较低的行业时,企业的竞争对手较少、垄断程度较高。即便主要供应商或客户较为集中,他们也因难以转换合作对象而不得不做出退让,其议价能力被削弱。因此,供应商或客户对管理层自由决策权的威胁没有那么严峻,企业做出研发决策的可能性降低。
 
本文将赫芬达尔指数(HHI)作为行业竞争威胁的代理变量,验证其对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回归结果见表3中模型(5)的回归结果。HHI为负向代理变量。该值越大,市场竞争威胁越低。模型(5)中行业竞争威胁与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负(系数为-0.591,显著性为10%),表明行业竞争程度缓解了控制目标实现的迫切性。竞争威胁较小的家族企业更有精力和能力应对供应商和客户的控制权威胁,从而增加技术创新投入。
 
4.4 稳健性检验
 
除了考虑供应商对家族管理者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威胁以外,本文将客户议价能力作为供应商议价能力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模型(6)表示,使用客户议价能力衡量的控制目标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回归系数为0.054(显著性水平为1%);模型(7)表示,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与盈利目标实现程度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53(显著性水平为10%)。两个结果与以供应商议价能力为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衡量变量的结果相近,表明议价能力作为家族管理者控制威胁程度的代理变量是稳健且合理的。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探索性地以供应商议价能力作为家族企业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代理变量,研究了盈利目标与控制目标的双重作用下家族企业的研发决策问题,并以2011-2016年中国409家制造业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供应商或客户对家族管理者的控制目标威胁越大,家族企业越倾向于增加研发。第二,家族企业管理者对盈利目标与控制目标的关注遵循注意力顺序的理论。当盈利目标未实现时,家族企业管理者更多关注盈利能力,较少关注控制威胁,因此会减少研发投入;当盈利目标实现后,家族企业管理者才关注供应商引起的控制威胁、增加研发投入。第三,家族企业的资源禀赋优势有助于控制目标的实现。
 
尽管盈利目标与家族目标共存于家族企业,但是大多数学者仅关注盈利目标对家族研发的影响,鲜少涉及其他目标,而正是非经济目标影响家族企业的研发决策。供应商议价能力是家族涉及控制目标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家族企业管理者感受到控制受限,故试图增加研发减少外部依赖,这种解释相较于盈利驱动更有意义。因此,本文对盈利目标与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交互作用进行探索,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家族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而且为家族企业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一般认为,家族控制权高于一切,但是结论表明盈利目标未实现时控制目标的重要性有所降低,此时家族管理者宁愿牺牲部分控制权以获得企业发展。这反映了家族企业管理者的理性决策与长期导向。在实践中,企业越是面临多重威胁,管理者越应仔细评估研发的可行性和风险。为了避免激烈竞争时不知所措和被动应对,家族企业应建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在盈利状况良好时将部分资金用于研发投资,使创新行为转化为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吴向阳,韦雪娇.我国家族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质量的现状分析[J].中国统计,2014(7):21-23.
 
[2]DOUGHERTY D,HARDY C.Sustained product innovation in large,mature organizations:Overcoming innovation-to-organization proble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5):1120-1153.
 
[3]GREVE H R.A behavioral theory of R&D expenditures and innovations:Evidence from shipbuild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6(6):685-702.
 
[4]CYERT R M,MARCH J G.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J].Englewood Cliffs,NJ,1963,2.
 
[5]MILLER K D,CHEN W R.Variable organizational risk preferences:Tests of the March-Shapira model[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1):105-115.
 
[6]CHRISMAN J J,CHUA J H,PEARSON A W,et al.Family involvement,family influence,and family-centered non-economic goals in small firm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2,36(2):267-293.
 
[7]周立新.家族企业网络能力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考虑知识获取和家族涉入的作用机制[J].技术经济,2016,35(5):76-82.
 
[8]ALLEN M P,PANIAN S K.Power,performance,and succession in the large corpor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2,27(4):538-547.
 
[9]GOMEZ-MEJIA L R,CAMPBELL J T,MARTIN G,et al.Socioemotional wealth as a mixed gamble:Revisiting family firm R&D investments with the behavioral agency model[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4,38(6):1351-1374.
 
[10]KONIG A,KAMMERLANDER N,ENDERS A.The family innovator's dilemma:How family influence affects the adoption of discontinuous technologies by incumbent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3,38(3):418-441.
 
[11]余恕莲,王藤燕.市场化进程、去家族化与研发投入——基于中国高新行业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6,35(9):27-34.
 
[12]KOTLAR J,FANG H,DE MASSIS A,et al.Profitability goals,control goals,and the r&d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6):1128-1145.
 
[13]GOMEZ-MEJIA L R,LARRAZA-KINTANA M,MAKRI M.The determinants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 family-controlled public corpor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6(2):226-237.
 
[14]AGHION P,TIROLE J.Formal and re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29.
 
[15]BARONTINI R,CAPRIO L.The effect of family control on firm value and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ontinental Europe[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6,12(5):689-723.
 
[16]KOTTER J P.Managing External Dependencel[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1):87-92.
 
[17]JAWAHAR I M,MCLAUGHLIN G L.Toward a descriptive stakeholder theory:An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approa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3):397-414.
 
[18]CHRISMAN J J,CHUA J H,PEARSON A W,et al.Family involvement,family influence,and family-centered non-economic goals in small firm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2,36(2):267-293.
 
[19]PORTERM E.Competitive strategy[J].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1997,1(2):12-17.
 
[20]BAIRD I S,THOMAS H.Toward a contingency model of strategic risk tak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2):230-243.
 
[21]TIDD J.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context:Environment,organization and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1,3(3):169-183.
 
[22]吴小节,杨书燕,汪秀琼.资源依赖理论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评估[J].管理学报,2015(1):61-72.
 
[23]KOTLAR J,DE MASSIS A.Goal setting in family firms:Goal diversity,social interactions,and collective commitment to family-centered goal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3,37(6):1263-1288.
 
[24]CHRISMAN J J,PATEL P C.Variations in R&D investments of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Behavioral agency and myopic loss aversion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2,55(4):976-997.
 
[25]GREVE H R.A behavioral theory of firm growth:Sequential attention to size and performance goal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3):476-494.
 
[26]CHEN W R.Determinants of firms' backward-and for-ward-looking R&D search behavior[J].Organization Science,2008,19(4):609-622.
 
[27]CARNEY M.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amily-controlled firm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3):249-265.
 
[28]ARGOTE L,GREVE H R.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40 years and counting:Introduction and impact[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3):337-349.
 
[29]吴剑峰,杨震宁,邱永辉.国际研发合作的地域广度、资源禀赋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10):1487-1495.
 
[30]LEE J Y,PARK Y R,GHAURI P N,et al.Innovative knowledge transfer patterns of group-affiliated companies:The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foreign subsidia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4,20(2):107-123.
 
[31]连燕玲,贺小刚,高皓.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战略调整——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119-132.
 
[32]夏芸.管理者权力、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4):12-22.
 
[33]曾德明,戴海闻,张裕中,等.基于网络结构与资源禀赋的企业对标准化影响力研究[J].管理学报,2016,13(1):59-66.
 
[34]LIN C,LIN P,SONG F M,et al.Managerial incentives,CEO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in China's private sector[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es,2011,39(2):176-190.
 
[35]郑军,林钟高,彭琳.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谈判能力与商业信用——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2013,174(5):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