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敢担当的“容错”氛围经典分享

点击数: / 作者:小鹰 / 2018-01-13
营造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入创新创业。这为企业家精神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必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包容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容错氛围的形成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学校和家庭教育是根本。发挥教育在思想上的作用,有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包容、容错”意识,从根本上破除狭隘的观念。“容错”不仅是一种思想意识的体现,而且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对于整个社会群体来讲,是一种共同意识的凝结,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在中小学思想教育中要加强有关“包容”和“试错”意识的培养,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校里形成一种包容的氛围;在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激励制度中多融入“包容”和“容错”的元素,使学者与学生刻苦钻研而又不失尊严,各持己见而又相互尊重。习近平同志曾说过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大。发挥家庭教育的应有作用,就要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错误,鼓励他们勇于挑战困难。
 
企业内部要建立容错机制。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通过制定完备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容错纠错的原则和界限,厘清哪些错误能容、哪些不能容,为创新创业者打开“枷锁”。支持创新、允许犯错绝不是组织成员在工作中三心二意,而是希望创新者能及时吸取教训,减少失败的次数,缩短创新的路程。这要求在企业的管理层面要健全科学的决策管理程序和制度,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在企业的执行层建立明确的容错制度,对经常的、非原则性的错误建立相应的包容处理制度。建立部门、车间的非正式容错监察体制,杜绝对因为马马虎虎而产生的失误的宽容,让组织成员自觉履行应尽义务。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包容企业生产运作中出现的一些可谅解错误,有利于从根本上让企业成员鼓足干劲、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不断探索完善容错申请、调查、认定程序,对不符合容错情形的要予以处理,对符合容错情形的,要免予追究责任或者合理从轻处理,形成企业与员工共担试错成本的机制。同时,对创业失败人员要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激励,来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探索建设与容错机制配套的保障措施。首先,探索企业为自己的董事及高管购买董事责任险,通过这份保险营造了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氛围,让想干事、敢干事的管理人员放开手脚干成事,但绝不是为企业高管的不当行为埋单。同时,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试错的资金支持计划和协调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其次,探索建立对科技创新失败补偿的政策,围绕评估体系、运行体系、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维度构建我国科技创新失败补偿政策体系,为完善我国科技创新容错激励机制,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提供支持。最后,探索企业纠错机制的建立,企业在经营过程一旦出现错误征兆就立即启动预设机制,同时将错误流程加以分析后存入企业数据库,为避免重复性错误、为后续创新成果的实现创造条件。
 
坚持媒体的正确价值观导向。在网络通讯发达的时下,发挥媒体引导大众、传承优秀文化的功能有利于从思想上逐步改变大众对于失败及失败者的认知偏见。坚持通过对“容错”事例的宣传,让他们减轻精神上的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错误的纠正或新的任务中去。在宏观上来说,媒体对于“容错”事例的传播能从整体上营造一种“容错”的社会氛围,让公众对创新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和艰苦性有一定的了解。从微观上来讲,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观念冲击来改变他们的行为。通过对企业家的启发,让他们思考自己在生产经营中的激励方式是否过于拘谨而效果一般;通过对企业中研究者和一线员工暗示,让他们为自己的辛劳争取一份认可与赞成;通过教师的影响,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去说明到底什么是“容错”;通过对大学生的潜移默化,让他们在初出象牙塔之前具备“容错”的能力和意识。
 
容错的社会氛围对企业家精神培育有重要意义。创新是试错包容出来的,对错误的不断修正,不断改进,这是全社会创新进步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搞研发、搞创新也要既有梯子又有网,这把“梯子”就是对创新的鼓励,这张“网”就是对错误的包容。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包容失败,践行和传播“容错”的价值观念。结合中国特色,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容错机制”“激励机制”,对想干、能干、应该干的事加大支持力度,为敢干者“开绿灯”,为能干者“兜住底”。
 
容错的社会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其个人才能的展现提供更大的空间,也为企业吸引到相应的技术人才,解决奠定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同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营造容错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扬帆领航。只有这样,才能把容错的本质理解透彻、凝聚社会多方的力量,从根本上继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