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商店要摆脱困境,就不能只当“房东”经典分享

点击数: / 作者:小鹰 / 2018-01-15
实体商店,摆脱困境
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开始进入我国的商品流通领域。当时,对B2C(商家对个人)和C2C(个人对个人)网络商业平台或形式的发展前景,不少人还存有疑虑,主要是担心物流配送和网上支付系统不能相应配套,从而影响互联网商业向消费领域扩展。但事实证明,这是多虑的。截至2016年,我国网上购物的年营业额达5155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互联网商业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购物的重要渠道。
 
伴随网上购物的迅猛发展,各种传统商业模式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一些实体店纷纷关门倒闭。据联商网2015年对全国39家主要连锁商业企业的统计,当年共计关闭门店1709个,新开设门店729个,净减少门店980个。当然,导致商业实体店关店有多种原因,如商业物业租金过高且不断上涨、商业设施供过于求、消费市场购买欲望下降、商业企业自身定位不准经营不善等。但从时间节点上看,互联网商业特别是网上购物的快速增长不能不说是导致部分实体店亏损、歇业的一大原因。
 
网上购物为什么会对实体商业造成如此大的冲击?实体商业企业如何才能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营业时间、店铺市口、距离远近、商品陈列变得不那么重要
 
这些年来,网上购物的迅猛发展冲击着各种传统商业模式。同时,虚拟空间中的某些不规范行为也对生产商、流通商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情况导致一些人对互联网商业发展提出了质疑。
 
有人指责,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破坏了实体经济发展。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电商平台把关不严,任凭假货在网上盛行;二是网上商家利用低成本优势,打压价格,对市场有序竞争造成很大冲击。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曾经做过回应。其主要观点有:打假是平台商和品牌商共同的责任,淘宝是百分之百的实体经济。马云在相关场合还进一步指出,生产商和流通商都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企业没有实体与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的区别。
 
2017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头版发表文章指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并肯定了其对经济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实际上,早在2016年4月,就有学者撰文指出: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这种技术手段引发了实体经济的变革,形成了一种新实体经济形态。而这种新实体经济形态,就是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两大经济形态的链接与互动。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 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从理论上讲,所谓虚拟经济主要是指脱离了实物生产和流转的经济活动,如纯粹的金融及房地产的价值炒作等,而并非指商品流通或支付方式上的“虚拟化”。但也需要看到,互联网商业对传统实体经济形成了现实冲击,一部分传统实体商业在互联网商业的冲击之下确实陷入了困境。全国连锁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标准超市和大型超市在2012年以后销售增长速度明显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其中,标准超市2012年的销售额下降了14%,百货商店2015年的销售增长率则不到1%。
 
网上购物为什么会对实体商业造成如此大的冲击呢?从表象上看,网上购物具有一些明显优势:一是便利性。不用出门,不用上街,也不用出国出境,在家动动鼠标就可以畅购全球。二是随时性。不分昼夜,想购就购,不用担心店铺打烊休息乃至装修关门。三是选择性。不用店跑百家,只需翻动网页,就能在几百种甚至上千种产品中任意比较选购。四是廉价性。由于网上商家不用付店铺租金,不用进行店铺装修,甚至不用大量存货,故经营成本比较低廉。同样的商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出售,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
 
这些特点实际上是冲击了实体商业存在的本质意义,即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时空障碍,使得营业时间、店铺市口、距离远近及商品陈列等商业实体店的主要经营要素都变得不那么重要,部分实体店的市场萎缩和业绩衰退自然就不奇怪了。